“文明之光”第二十二讲:苏格拉底之死

发布时间2016-03-31文章来源 学生事务处/书院作者责任编辑

3月29日晚,复旦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黄洋教授以“苏格拉底之死”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带来“文明之光”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

讲座一开场,黄教授首先就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简单论述。他认为,通常情况下,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后人加深对某个时代的理解;然而与此同时,有的历史事件却也会扭曲人们对于一个时代的认识。合理认知历史事件的关键,在于将所需研究的历史还原到历史发生的当下背景,而不应该用后代的眼光来透视先前的历史,否则会影响对历史本身的客观分析。随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观念的理解与看法。他强调,人的观念是由历史经历形成的。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观念往往会限制人对客观事物的理性思考。简而言之,人是观念的奴隶,若观念不被突破,人就会不经意地受到制约。

讲座的第二部分着重关注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时的时代背景。黄教授借助几张图片简单介绍了古代雅典的城市结构。古代雅典实行城邦制度,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国家。古代雅典城中设有中心广场,是城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后,他简单介绍了雅典极为完备的行政和权力机制,其中包括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司法制度、官僚制度、监察制度等几部分。

在谈及苏格拉底案本身时,黄教授明确将苏格拉底之死认定为西方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关于苏格拉底之死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关系,主流观点通常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将雅典民主政治定义为暴民政治,即大众对精英的迫害。其实,暴民政治的说法由来已有。例如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就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表现出明显的藐视态度,而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则提出:“在所有参加人数众多的大会上,激情永远战胜理智,无论参加的人是什么样的。即使每个雅典人都像苏格拉底那样睿智,雅典的每一次公民大会仍会是一群暴民。”另一种主流观点则把苏格拉底之死认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黑色污点,试图以现代的美国思维来理解古代的雅典。

然而,黄教授则认为上述主流观点在分析时都不由自主地采用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准则来作为分析的根本依据,因而导致了一些不那么客观的理解和解读。在他看来,苏格拉底之死既不能证明雅典政治就是暴民政治,也不应被认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苏格拉底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种种偶然和个人选择的共同结果:雅典人最初或许并不想置苏格拉底于死地。为进一步阐释、支持这一新颖的观点,他从雅典民主政治是怎样的制度、苏格拉底的历史形象、案件的审判过程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释,整个分析过程逻辑缜密、生动有趣。

在讲座末尾的提问环节,有同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提问由“心理无意识”所导致的盲从现象;也有同学从雅典民主法制的合理性出发,追问雅典民主政治最基本的价值。针对几位同学的提问,黄教授一一予以了精彩的回答。

此次“文明之光”讲座的主题与我校本学期《世界文明通论》课程的第一次讨论课主题不谋而合。讲座带给同学们颇多启发,也将帮助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讨论课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